在中國,紡織品印花相較于國外起步晚,發展快,從最初桐昆印花,發展到現在平網印花、圓網印花以及現在比較熱門的數碼印花,用了不到40年的時間,現在大家以為數碼時代來臨了,我認為,真正的紡織數碼時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,因為有些關鍵技術還有待突破。
傳統印花的四大局限性:
平網印花:平網印花以刮刀刮印為主,滲透好、立體感強,花型精細,但是最多只能十多套色,速度在25-30米/分,國產平網質量也很好,雖然進口也有一些,但與進口可以一拼。
圓網印花:圓網印花當初主要以進口機器為主,最貴接近1000萬/臺,在20世紀80年代,國內開始生產,價格才開始慢慢降下來,特別是獨立傳動系統成熟后,圓網印花機由高端走向平民化,現在幾乎是國產機器的天下了。
在設計圓網印花機時,主要考慮三個大方面:速度、精度、均勻性。一般設計車速80-100米/分,實際車速綜合考慮工藝情況。
現在傳統印花工藝成熟,從前處理—印花—烘干—蒸化—水洗—整理,一整套都有成熟方案和設備機型,速度快,加工簡單,一種機型稍作調整,能適應不同織物和面料,加工成本低,是紡織印花的主要品種。但隨著技術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,傳統印花的局限性也明顯突出了:
1、環保節能要求,傳統印花,用水用電多,能耗大,污染嚴重
2、由于套色限制,一臺機同時只能印制十幾種顏色,色彩不豐富,特別是過渡色無法解決
3、由于制版限制,花型大小也是有限制的,太大的印不了
4、無論是平網還是圓網都少不了制版,由于制版要時間,要成本,小批量,個性化訂單就反應慢,成本高。
正是因為有以上的缺點,數碼印花才逐漸興起。
數碼印花的七大關鍵:
談到數碼印花,大家覺得很神秘、很高端。的確,與傳統印花機相比,數碼印花要復雜得多,涉及面要廣。傳統印花設備大多涉及機、電、氣等,設備故障分析相對簡單,工藝相對成熟,數碼印花機涉及種類多,而且有一些不是一家廠商就能獨立解決的,我初步分析,可以分為七大項:
1、機械部分:現在有很多數碼印花設備廠以前都是做廣告機的,設計時帶有廣告機的色彩,機械簡單輕便,普遍性不足,進、出布,烘干適應性不廣。
2、控制部分:機械是基礎,控制是關鍵,機械是軀體,控制就是神經,好的基礎,控制沒做好,就體現不了機械的優勢。
3、軟硬件:軟硬件包括兩部分,控制軟件和胚胎的硬件。軟硬件是數碼印花機的核心,相當于人的大腦,直接控制噴頭的落點,包括落點大小和位置,密度。不同的噴頭,軟硬件不同,但都要要求落點準確,1200*1200dpi,傳輸速度快,性能穩定,特別是現在噴頭技術發展很快。
4、圖像處理:RIP軟件大多采用國外軟件,國內有研發能力的不多。不同介質,墨水,RIP軟件也可能不一樣,效果也不一樣。有了RIP軟件,還要調整ICC曲線,不同廠家,不同機型,要求也不一樣,ICC曲線也不同。
5、噴頭:數碼印花設備關鍵在噴頭,就像人的手和腳,現在所有噴頭都是進口,如愛普生,理光、京瓷、星光、柯尼卡,還要最新出來的桑巴頭,因為都是進口,就好像手腳嫁接到人的身體一樣,有很多的不適應。
6、墨水:墨水是數碼印花機的血液,血液的好壞影響到人的健康,同樣,墨水的好壞可以影響到打印的質量、噴頭的壽命。墨水質量包括色光,穩定性,流暢性,粘度,溫度敏感度,色牢度等。
7、應用:由于數碼印花涉及面廣,在應用方面顯得十分重要,不同的面料,上膠工藝不同,不同噴頭,不同墨水,打印效果不一樣,出現問題也千差萬別,好的應用工程師能及時半段,分析問題所在,解決問題并提車改進方案。
綜上所述,紡織數碼印花是趨勢,是潮流,但只要噴頭價格,噴頭壽命,墨水價格下不來,可靠性和穩定性達不到要求,用戶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與傳統相比還高高在上的試過,數碼印花就還不能真正熱起來。
數碼印花現在不熱,不代表將來不熱,數碼印花設備廠不能等到噴頭和墨水價格下來,再做準備,技術靠積累,設備也不是一天就能完善,數碼印花設備廠可先期整合機械。電子,軟件,控制,應用等,盡量與噴頭和墨水相匹配,使設備穩定性,精度,速度達到最佳組合,現在看的不是誰的長板多長,而是看誰的短板更少,只有積極整合資源,優化結構,迎接紡織數碼印花春天的到來。